看完小米昨晚的发布会,我发现小米17只是个开胃菜
JustMiest | 2025-09-26 21:46
要说这几天最火的手机,机哥估计就是小米 17 系列没跑了。
就在昨天晚上,雷军举办了第 6 次年度演讲,把各位米粉期待已久的小米 17 系列端了上来。
其实靠着自由度,可玩性极高的「妙享背屏」。
小米 17 系列在发布之前,就收获了一大堆网友关注。
而昨晚发布之后,大伙也都发现。
除开背面有创新花活以外,小米 17 系列该有的硬核配置,也一个都不少。
不过关于这次的小米 17 系列,市面上也有相当多质疑。
比方说,为什么就非要去对标苹果?
其实之前雷总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苹果就是这个领域的世界第一,对标世界第一就是一种勇气
只有对标第一,学习第一,才能最终赶超第一
事实也确实如此,曾经要暂避苹果锋芒的小米。
现在已经靠着屏幕、电池、影像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在小米 17 系列上,带来完全不输 iPhone 的使用体验。
甚至敢于和 iPhone 同期发布,中门对狙。
正如卢伟冰所说,这是对产品的绝对自信。
至于很多网友说的,神似 iPhone 17 Pro 的镜头模组。
其实老米粉都知道,早在 2021 年那会儿。
小米就已经开始探索这种,横向大矩阵+背屏的玩法,比果子早了不知道多少年。
作为小米的冲击高端之作,小米 11 Ultra 不仅是产品形态上足够创新。
让不少用户买前觉得辣眼,到手直呼真香。
在配置上,三大底主摄、2K+120Hz AMOLED 四曲面柔性屏、温润优雅的陶瓷背盖…也都足够有诚意。
只可惜时运不济,被芯片拖累,冲击高端并没有成功。
可能看到这,有些机友会好奇。
小米明明 2021 年高端化受挫,营收受到巨大影响。
为啥非但没消沉落寞。
反倒是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让手机、汽车、芯片、大家电全面起飞?
掏空家底的投入
机友们估计还记得。
雷军在之前公布过,小米 2020-2030 的新十年目标。
要大规模投入底层核心技术,成为硬核科技引领者。
咱们常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小米新十年的目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相当困难。
2021 年小米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
同时背后还有 SoC 芯片在研发……
汽车、芯片…个个都是烧钱大户。
而且,还是烧了钱,却不一定能有回报的项目。
几百亿全部打水漂都完全有可能,可谓是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换成别的厂商,很可能直接就放弃了。
但小米硬是坚持了下来。
在复盘,总结教训之后,依然加大投入。
按照小米的话来说,就是“勒紧裤腰带,供两个孩子上大学”。
如今第一个五年收官。
小米在底层核心技术上,一共投了 1020 个小目标。
基本相当于小米 2020 年整个公司的全部现金。
“两个孩子”,也学成归来干出了一番成绩。
像是芯片,今年小米发布的「玄戒 O1」。
不管是性能还是功耗,都能和当时最顶级的 A18 Pro 掰手腕。
搭载玄戒 O1 的小米 15S Pro、小米 Pad 7 Ultra,实际体验起来也相当丝滑流畅。
至此,小米成为了大陆首家、全球第四家。
能自主研发设计 3nm 旗舰 SoC 的企业。
自研基带方面,小米也首先在手表上,整了个集成小米首款 4G 基带的「玄戒 T1」芯片。
这套组合拳的含金量,大伙懂的都懂。
而小米汽车的战绩,同样哈人。
小米首款汽车小米 SU7,发布四个月就成了纯电中大型轿车销量冠军;
有了 SU7 的口碑打底,小米 YU7 更是上市 18 小时,锁单量突破 24 万台,直接创造行业纪录。
而小米 SU7 Ultra,也在「纽北赛道」这一国际舞台上超越保时捷,成为纽北史上最速量产电动车。
只能说正是因为小米当年,敢掏空家底的投入,才有了如今高端化的全面布局。
小米芯片和汽车的成功,又反过来吸引了更多高端用户体验小米产品。
纯纯正循环了属于是。
要是当年小米为了省钱。
放弃芯片和汽车的研发,光是“求稳”造手机的话…
如今,也很难成为一家市值过万亿,连续 3 季营收超千亿的公司。
未来五年,小米表示投入还要再翻个倍,加码到 2000 亿。
根据小米今年 2 季度的财报,单季度研发投入就有 78 亿,同比增长超 40%。
不得不说,小米确实已经从互联网公司,彻底转型成了一家硬核科技公司。
小米为什么能干一行成一行?
当然,看到这估计机友们更疑惑了——
在国内市场造手机并不容易,汽车行业也卷到飞起,造芯片更是九死一生,大家电也有几位巨头杵在那儿。
每一个单拎出来干都费时费力还费钱,为啥小米就能干啥成啥。
甚至雷军还有空跑去健身房打卡??
原因其实很简单,除开持续在底层技术投入以外。
2023 年,小米就官宣了「人车家全生态」的集团战略。
无论是手机、芯片,还是汽车、科技大家电。
小米压根儿都没把它们当成孤立的个体来做,而是以人为中心,把人车家全生态业务整合起来共同推进。
业务之间互相关联,可以互相协同,互相促进,一起进步。
再加上小米每个业务,都有对应的专业团队。
所以即便是雷军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造车上。
手机、芯片、科技家电,也都能全面起飞。
每个项目不是单纯的加法,而是互相促进,让「人车家全生态」成了小米全球唯一的独特优势。
而高端化,不正是创造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吗。
曾经有人说,小米卖不了 1999 元以上的产品。
但现在,52.99 万起的小米 SU7 Ultra,能卖到 50 万以上轿车、纯电车销量双第一…
小米没有重新造一个主打高端的品牌,而是用实力,改变了小米品牌只能走性价比路线的刻板印象。
如今小米十年计划已经过去五年。
手机:小米 13、14、15 系列,代代口碑销量双丰收;
汽车:SU7、YU7 的火爆程度,估计也不用机哥多说;
还有销量增长速度吓人的科技大家电…
如果说一代卖的好是偶然,两代卖得好是雷军个人魅力。
那能每代都爆火,只能说明它的战略、方向,绝对是有点东西的。
如今全新的小米 17 系列,机哥觉得只是一个引子。
手机全面对标世界第一,汽车出海,科技大家电也要在 2030 年进入头部品牌序列,甚至要把空调做到中国前二。
机哥隐隐约约有种感觉,好戏,还在后头呢。
喜欢数码科技资讯的你,就记得点击订阅啦。
关注「锋潮评测室」微信公众号【微信号:fengchaopingceshi】,还会送上更多你想要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