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自研人工智能算法,OPPO助力北大医生科研

GodWen | 2021-09-07 18:01

9月7日,OPPO宣布已正式将“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科研平台”、“高精度羽量级人脸分析开发套件(SDK)”两项自研人工智能算法分别共享给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医三院。

顾名思义,“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科研平台”能对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筛查与诊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如今的形势下可以说是颇具实用意义的一项技术。更难得的是,北京大学医学部还能基于此平台进行进一步的研发迭代,以及针对肺部病变区域进行量化分析、辅助愈后分析、疗效评估和药物研发等,对于未来的防控与治疗而言,都有着重要意义。

而“高精度羽量级人脸分析开发套件”则是能通过对人脸的关键点、位姿进行精准的实时分析,如果与北医三院运动康复的专业知识结合,还能帮助缓解患者的颈椎疼痛症状,通过面部肌肉训练的方式,帮助面瘫患者进行恢复性训练,对早期的疾病还能起到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

事实上,早在2020年11月,OPPO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刘畅就曾表示过,OPPO会将“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科研平台”共享给相关医疗机构,助力一线医生肺炎诊断和医疗科研工作。而早早开始的技术开放共享,也意味着OPPO在更早的时间就开始了他们在这些算法上的摸索。

比如“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科研平台”就是以中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公开的约14万张CT影像为参考,对深度学习算法模型进行持续训练的。截至目前,这一平台模型在针对新冠肺炎、普通肺炎和正常状态的自动分类准确率在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的测试集合上超过99%,对新冠肺炎检测的识别准确率和召回率均在99%以上,已经能在辅助诊疗过程中为医护人员提供可靠的判别结果,足以见得OPPO的这一算法的确已经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而OPPO“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科研平台”所采用的自研算法模型等相关成果,更是已经被国际知名医学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收录进当期首页,其对于胸部CT的空间信息的充分利用与检测带来的超高准确率,对于全球的相关学者而言,可以说是相当具有参考价值。

关于这次将“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科研平台”共享给北大医学部的合作,OPPO智能感知首席科学家郭彦东表示:“希望在OPPO和北大医学部的共同努力下,能把基于公开数据训练的模型、方法与实际工作场景、需求相结合,建立大样本、标准化的数据集,协调各医院开展多中心研究,帮助该平台算法、技术水平不断升级,使精准检出率不断提高,误差率不断降低,诊断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医生的好帮手。”

北京大学医学部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兼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沈娟也表示道:“经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对医院、对医务工作者、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关注和投入。通过与OPPO共建智能健康协同创新实验室,北大医学部有了‘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科研平台‘这样的优秀工具,希望能够大大减轻医务工作者的负荷、提升诊断效率,并在未来的疾病研究中发挥更长远价值。”

另外,针对“颈椎病日趋年轻化”的现状,OPPO则是开发出了“高精度羽量级人脸分析开发套件”,能搭载在OPPO全系列手机上,以此进行快速而精准的检测,对人脸、人体等位姿进行识别与判断。如果能结合颈椎康复小游戏,还可以在迎合年轻人轻松娱乐需求的同时,帮助用户针对颈椎问题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并提醒用户定期坚持训练,改善颈椎问题。

此次“高精度羽量级人脸分析SDK”与北医三院的颈部健康模型相结合,还可以准确实时地输出颈部多维度的旋转信息,而不需要单独研发专门的软硬件产品。只要使用OPPO智能手机,就能免下载、免安装、不限次数地免费使用这一功能,在方便快捷的同时,还实现了“0门槛”,这对于颈椎康复而言,可以说是相当有意义。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算法在医疗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是越来越大的,掌握了人工智能的算法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的创新而言显然会具有重大意义。而OPPO目前也已经在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AI细分领域拥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相信他们在未来还会持续将更优秀的算法模型或科研平台输出到合作医疗机构,在践行“科技为人 以善天下”使命的同时,共同应对全人类公共卫生领域的潜在挑战。

喜欢数码科技资讯的你,就记得点击订阅啦。
关注「锋潮评测室」微信公众号【微信号:fengchaopingceshi】,还会送上更多你想要的哦~

相关标签: oppo
19